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雪卡毒素肆虐,勿吃鱼内脏

2012/5/1 16:30

难辨认难治疗

虽然科学家已经知道,雪卡毒素肆虐的原因是全球变暖以及污染加重,但公共卫生官员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因为目前还没有检验雪卡毒素的可靠方法,人们很难分辨出哪条鱼有雪卡毒素。同时,科学家也没有找到治疗雪卡毒素中毒的有效办法。此外,医生也缺乏有效设备来确诊雪卡毒素中毒,因此在很多地区雪卡毒素中毒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菲律宾伊洛伊洛总医院的艾德加·波尔蒂戈医生就面临着这个问题:罗亚一家在吃鱼中毒后被送到这家医院,急诊室内到处都是呕吐呻吟的病人,“一般来说,看急诊的只有一两个人,但那天一下子来了30多个病人。”波尔蒂戈医生说。

起初,波尔蒂戈医生以为这些人是重金属中毒,但病人都提到了梭鱼,他立即将鱼的样本送往首都马尼拉化验,结果证明鱼肉内含有大量雪卡毒素。经过波尔蒂戈医生的治疗,这三十多个病人最终全部痊愈。

大多数雪卡毒素中毒的患者都会很快痊愈,但也有人会留下永久性后遗症。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理查德·刘易斯教授是长期研究雪卡毒素的专家,他认为,“雪卡毒素很难对付,除非你根本不吃鱼,否则无法消除雪卡毒素的危险。”

专家意见:不要吃鱼的内脏

带有雪卡毒素的热带珊瑚鱼广泛存在于太平洋、印度洋等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周围和近海岸,全世界约有400多种。我国有30多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南海诸岛,其中包括海产品市场和餐桌上常见的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等。雪卡毒素属于神经毒素,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的含量最高。

专家表示,雪卡毒素并非鱼类与生俱来的,它属于获得性毒素。含有雪卡毒素的藻类粘附在珊瑚表面,小鱼吃下有毒海藻后,大鱼再吃下小鱼,毒素随之积聚在大鱼体内,毒素就是这样通过食物链集中和浓缩,因此珊瑚鱼虽然愈大愈名贵,但毒性也会愈大,食用的安全风险也就愈高。

目前已知的雪卡毒素至少有4种,它们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都不同。雪卡毒素的毒性比河豚毒素强20倍。雪卡毒素中毒对人体危害很大,轻者会有消化道病症状,严重的会出现神经、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甚至会导致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

专家提醒,为安全起见,不要吃鱼的内脏。雪卡毒素多会积聚在鱼类的肝脏、胆、卵等内脏,把内脏去掉是一个避免中毒的好方法。此外,加热、冷藏及晒干等办法皆不能把毒素清除。需要提醒的是,食用时还要避免同时喝酒及吃花生或豆类食物,以免加重中毒的程度。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