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北京五环内菜市场将清理 市民抱怨菜价变贵

2012/5/1 16:03

“控人”效果并不明显

干净了、安全了、但是挤掉了便宜的早市,这就是如今新市场给人们带来的印象。然而这些并不是政府进行调控的最主要原因,业态的调整,实际上是为了控制北京日益增长的人口。

提出“改造农贸市场”的政协委员邹正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副教授,在他的博客上,关于这一提案有如下解释:

“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转型的加快,以及人口调控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作为低端业态的农贸市场退出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调控人口规模的目标,我们建议在五环内取缔农贸市场这种业态。我们认为,考虑到超市等在北京市已有广泛分布、超市的蔬菜水果等的价格与农贸市场基本持平的情况,如果有效做好农超对接,不会导致蔬菜、水果和肉禽蛋等价格的明显上涨,对居民的生活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在农贸市场的调整过程中,究竟有没有达到“以业控人”这个核心目的呢?

从目前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一系列的业态调整,目前所起到的“控人”效果并不明显。

新开张的“鼎盛市场”,上下四层楼营业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在容纳了原先旧市场的摊主们之后,还有不少摊位等待出租。在市场2楼偏左的位置,严大姐租下了两个摊位,经营水果生意,她之前一直在松榆里的露天市场做生意,最近刚过来。据严大姐介绍,像她这样从松榆里市场搬过来的,还有很多。“很多人开始不愿意搬进楼里,大家都觉得别扭,而且怕老年人不会来这样的市场买菜。后来还是没办法,好多外边的(露天市场)都拆了,这里(新市场)还近点。”

搬过来几天之后,严大姐他们的担心就消失了。“现在租金和原来差不多,生意还比原来好一些。”

尽管劲松中街和松榆里的旧农贸市场都已经被拆除,但是新的市场已经足够容纳原先的摊贩。像这样新建的营业面积超过原来旧市场,摊位数量可以满足原来两个旧市场摊贩需求的新市场,不在少数。

至于业态调整中的另外一点“提高准入标准”,在农贸市场改革中,这方面改动不大。在三元桥、劲松、双井的新市场里,虽然现在的管理相较之前严格,但是准入标准并没有得到提高。那些长期以来租赁摊位的菜商,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五环内可否借鉴“顺义模式”

根据笔者了解,“以业控人”的政策脱胎于“顺义模式”。

2010年7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的一份报告中介绍了顺义区人口调控的做法,一时间“顺义模式”受到广泛关注。顺义的人口调控手段之一,就是对小百货、小食品、小建材等“五小门店”进行清理整顿,减少低端就业岗位对流动人口的过度需求。

这样的模式,对于昌平、大兴等需要快速城市化的地区有借鉴意义,但是将它套用在北京五环以内,是否有点操之过急?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请教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副院长崔建华教授,崔教授认为,“业态升级”有很多意义,但是“控人”并不容易。“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来说,市场的升级改造是必经之路,社区的超市、大型的商场会慢慢取代曾经的旧市场。”说到控制流动人口,崔教授说:“这个很困难。首先,简单点说来,某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某个单位招聘什么样的员工,应该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要符合这个行业、这个单位的利益,也就是说,最终是由市场决定的,单纯依靠政策很难做出改变。其次,通过调控疏导一部分流动人口离开北京,这样的做法并不现实。他们的去留,决定于自身的意愿。今天市场管得严了,他可以去干别的工作,今天离开北京了,隔天他就能再回来。北京这么大的城市,对服务和商品有很大的需求,这些改革,需要一步一步来。”

如崔教授所说,如今的北京聚集了各类高端的行业,众多行业日新月异,百花齐放,但是所有行业都离不开服务业,如果人们在衣食住行上感到不便,必然会对其本职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这就好比是挖空了土壤,却想让树继续茁壮下去。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