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高盛养猪”的故事解读

2012/5/1 15:42

日前有报道称,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斥资数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消息一出,“福成五丰”、“新五丰”、“罗牛山”等养殖股纷纷走强。而不少媒体在评述此事时,语气中充满了惊讶。

新概念养殖

其实,有意涉足养殖业的国际资本并非高盛一家。2007年10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优势资本”向内蒙古塞飞亚食品有限公司注入了5000万元。塞飞亚是一家以肉鸭繁育、养殖加工为主体的新型生态农业企业,今年8月,即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还有媒体报道说,大型养殖企业上海宏博集团有限公司在把融资需求抛向市场后,短时间内就收到了德意志银行等近百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意向。

不久前本市召开一个投资洽谈会,新加坡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德兴明确表示,他在寻找中国“产仔业”的投资机会。在新加坡,“产仔业”的意思就是养殖业。

在许多人看来,养猪又脏又累,是“老土”的行业。当媒体报道“大学生回家养猪”、“研究生回家养猪”等新闻时,多是表示奇怪,透出惋惜。然而,高盛等国际资本渗透中国养殖业,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行业没有高低贵贱,养殖业在为民众提供美食,而且这个以往的冷门产业蕴涵着财富。

上海大龙畜禽公司董事长汤卫平告诉记者,养殖业在国外与工业已经没有区别,而中国也在向工厂化养殖发展。过去,中国养猪业是靠农民散养,人畜混杂,公共卫生状况糟糕,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谈不上规模,养50头以上就算大户了,农民养猪大多是抓苗猪育肥,不是自繁自育,即自己不养母猪,而是买猪仔养肥后出售,过后再去买小猪仔来养。这样的家庭养殖模式,造成畜禽疾病多,损耗率在10%到20%以上。

现在,国家鼓励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养猪已经开始脱离脏乱差。而且现在养猪利润较高,一头母猪一年可产出20头苗猪,毛利率一般可达30%,品牌特种猪的利润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倍。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