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国际化VS粮食安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012/5/1 16:43

际金融形势在国庆节前后的突然急剧恶化,让国人瞠目结舌于欧美金融霸权的脆弱之余,又立刻从国内股市、期市价格的随后大幅滑落中切身体会到经济国际化之痛。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已“和平崛起”为世界制造大国的中国,在充分享受国际化潮流中后发优势的同时,不可能在这场即将改变国际经济秩序和国人思维定式的百年一遇金融危机中隔岸观火。而在多年前,有识之士就已纷纷反思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安全相冲突的问题。

其实,在“货币战争”、“石油战争”成为热门话题甚至重型制造业中出现“凯雷收购徐工之争”之前,中国农产品产业中最早对外开放的大豆产业早已在最近的短短四五年时间内迅速“沦陷”外资之手,并成为国际化与国家经济安全冲突的典型产业代表。国家发改委于一个多月前对外公布了一份《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披露出来的官方数据确实令人触目惊心。

《意见》将进口量80%、压榨产量48%及小包装食用油(以豆油为主)市场大部分份额均掌握在外资手中的中国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于大多走产业链一体化、产品多元化道路的外资在美国和南美的大豆收购、储存和运输上拥有完整链条,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加工业布局,使其可以高效、低成本地进入油脂加工市场,并且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具有优势定价权,因此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事实上,在国内压榨企业于2004年高价进口大豆导致严重亏损、外资乘机大肆收购国内压榨企业之后的2006年,及上述《意见》公布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已在业内爆发过大规模的大豆产业危机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争论。

各界人士大豆产业危机感的加深,是对国际化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的理性反思还是对“中国制造”自信心的不足?《第一财经日报》为此在国庆节前先后采访了上述争论中针锋相对的焦点企业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九三粮油”)、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益海嘉里”)的有关负责人,并就相关问题与一些大豆业内专家、期货市场理论专家、投资专家进行了交流。

1 大豆产业现状:民族产业低效竞争?

国产大豆的竞争力不如进口大豆的关键还在于流通环节,这又集中表现为“三高两不顺”问题上

不过,中国企业必须要向西方企业学习的一件事,就是风险管理和期货套保

上述《意见》披露,中国大豆产量从2004年的1740万吨历史最高水平逐年降低到2006年的1500万吨左右,2007年产量则继续下降。中国 2007年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则从2000年的48.1%增至2007年的78.7%。而中国的大豆压榨量从2000年的 1977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3400万吨之际,内资所占全国比重由2000年的91.0%急剧下降至52.0%。更严重的问题是,虽然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但其当年开工率已低至36%,且全行业开工率由2000年超过90%降低至2007年的 44.2%。

作为国家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的九三粮油,1987年正式投产时年加工能力仅6万吨。其后在经历扩产改造、兼并收购和出省到大连、天津、广西建厂的“三步走”后,其年加工能力已达700万吨,约占国内大豆油脂加工企业总产能的十分之一。不过,在外资企业的步步紧逼下,九三粮油这家唯一坚持不与外资合作而高举着民族产业大旗的纯国有大型油脂企业,正因市场环境的恶化面临着国产大豆收购日益困难、开工率严重不足、市场份额进一步滑坡的困窘。

而控股公司为注册于新加坡的华侨企业丰益国际的益海嘉里,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后,通过早期与中粮集团和外资ADM在资本、技术上的合作,及近几年来在国内沿海、沿江的独立布局,不仅掌握着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且近期已通过向国内小麦、稻谷等产业上下游的延伸,迅速成长为可与四大传统国际粮商“ABCD”(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四家拥有百年经营历史跨国粮商的统称)比肩的跨国粮油巨头,但在《反垄断法》于今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前后,该公司因对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影响能力及外资背景遭受着国内有关人士的猛烈抨击。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