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32
4、废水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煤沼混烧技术
2000年以来,集团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2700万元,建成了废水处理一站、废水处理二站、废水处理三站、废水处理四站等废水治理设施,均采用能耗低、效益好、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对废水进行利用和处理。形成了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12000吨的能力,不仅使公司生产废水实现了达标排放,而且厌氧发酵可日产沼气约10万m3(1m3沼气热质相当于0.60m3天然气)。将废水处理产生的每天约10万方沼气,全部输送至煤沼混烧锅炉燃烧生产蒸汽,可替代原煤约100吨/日,减少煤渣排放量约4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6吨。节约燃料费3.2万元/日。
三、贯彻ISO14001标准,强化过程管理。
2000年6月,公司启动贯彻ISO14001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不断规范和完善环境管理工作。集团公司于2001年9月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取得了ISO14001标准认证证书。
四、创建“生态工业产业园区”。
多年来,集团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厂区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建成各类挡土墙7793米、护坡2150米、护岸1580米、排水渠3180米、水平沟2425米、大型排洪沟1850米;绿化面积达159万平方米,造林1020亩,栽竹80亩,种草1285亩,公司区域内植被覆盖率高达41.41%,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工厂”。2004年3月,集团公司积极开展“工业产业园区”创建工作,11月获省级“工业产业园区”称号,是当时全省获此殊荣的食品生产企业。
五、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
通过近10年的持续努力,公司循环经济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形成了酒类产品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绩效显著,资源消耗水平明显下降。
经验与体会
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
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与集团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集团公司领导层不仅提出了“三废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崭新利废观和“污染治理要讲求经济效益”等具有前瞻性的先进环保理念,制定了公司环境方针,而且重大事情领导亲自抓,确保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数名公司领导参与“无害化、效益化处理丢弃酒糟工艺技术”的研究,对该项技术的研究成功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外,集团公司领导亲自参与聚酯瓶包装技改的论证选型及实施工作,开创了聚酯瓶作为白酒包装物的先河。酿酒废水综合整治方案论证过程中,两名集团公司领导全过程参与,确定了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与好氧处理相结合的酿酒废水综合整治工艺路线。
二、观念更新,意识超前。
集团公司多年实践证明,正确而超前的思维方式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1995年当国内众多企业面对“三废”末端治理的巨额费用而一筹莫展,步履维艰时,公司董事长王国春率先提出了“三废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污染治理要讲求经济效益”等先进理念,推动公司环保工作开始步入良性的循环经济阶段。2000年8月,实施了ISO14001标准,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制定了“努力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无害化、效益化利用资源”为核心内容的环境方针。正是这些超前的环保理念,引导和保证集团公司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良好的绩效。
三、注重培训,全员参与。
环境管理培训是增强员工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保工作技能的有效途径。集团公司每年都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对公司中层干部和环境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培训。此外,公司还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环境保护咨询等形式,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环境意识。集团公司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环境保护的氛围,重要环境岗位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也有了较大提高,为公司循环经济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自主创新,加大投入。
毋庸讳言,环境保护是件花钱的事,而且往往还需要花大钱,特别是处在初级阶段的现实中环境保护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要想突破这种传统状态,就必须要创新,既要进行技术创新,更要管理创新。但是,创新有风险。集团公司环境保护投资累计达7亿多元,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型企业的总资产。其中,乳酸中试工程投资即达700多万元,糠壳锅炉一期工程投资近2000万元,而国内外又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加大投入,才可能取得成功。
“十一五”期间,五粮液集团公司推行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五粮液人结合自身特点,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不移地实施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致力于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生产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以期不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