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吃本地当季要量力而行

2012/5/1 16:39

  

京郊一些农场受到市民认可,是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沟通,消费者随时可以来农场监督。本报记者 浦峰 摄

自耕种不仅可以吃到新鲜健康的蔬菜,也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在三聚氰胺奶粉、福尔马林血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挑战人们的神经时,“保卫餐桌”成为许多人的呐喊。关心食物来源,回归到食用本地当季食品,成为国内一些草根机构和个人实践、推广的理念。事实上,仅仅将市民回归田园自耕当作一种亲近自然的怡情雅致、强身健体,也是有益健康的。

退休的老知青尹瑞庆先生和老伴每周都要坐公车来京郊小毛驴市民农园农场干两三次活。尹瑞庆先生说,虽然他去年耕种这块地承租花费1500元左右,他的饮食结构中八成都变成当地产有机食物,虽然饮食上的消费相对以前稍微多一些,但是再一算他去年在医疗上的支出减少很多。尹瑞庆一家以前买回来的菜,都考虑浸泡、削皮或是用臭氧机,现在,他们自己耕种的菜拿回家来,很多都是直接洗了生着吃。据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始人石嫣介绍,今年农场像尹先生这样报名劳动份额的有280户,他们每周都要至少来一次农场,浇水、施肥、锄草、移苗、收获,这些劳动户以每年增加100户的速度增长着。

事实上,除了这些农场市集外,少数餐厅也开始倡导和实践“吃当地、食当季”,“社区支持农业”(CSA)在中国已开始出现一些案例。小毛驴市民农园等提供自耕服务,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开展定期有机食品市集,消费者合作展开本地食品(如土鸡蛋、柴鸡等)团购等等……倡导者认为,食物里程(食物产地到消费者餐桌的距离)越长,风险越大,问题越多:如高昂的运输费用,为了防止腐坏、人为催熟而可能添加的各种添加剂和额外包装,长途运输中的不新鲜会导致营养元素流失等等。

而回归食用本地农产品,除了维持多样性生态平衡,还可减少产业链过长导致的监管不力,减少不规范使用的添加剂,提倡更加接近天然的饮食,实现消费导向最终改变消费模式的良性循环。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