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23 22:21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肯德基45天“速成鸡”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报道说,肯德基所使用的45天“速成白羽鸡”,从雏鸡进入鸡场,到肉鸡出栏屠宰,多个环节暴露出安全隐患。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卓志强在调查中发现,在肉鸡流入市场至关重要的动物检验检疫程序中,部分地区甚至存在“走过场”的情形。在河北、山东等地,甚至花钱就能买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卓志强:我是到河北的秦皇岛和承德这边采访的,它是一家叫三融集团的公司,它的官网资料显示是肯德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它的鸡都是45天的速成白羽鸡,那些农户最终的出货都是出到肯德基去的。
三融农牧集团是河北省承德县的的大型农牧企业,据当地农牧局的负责人告诉卓志强,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至少有三道程序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卓志强:我到过承德县的农牧局,我采访了那位局长,他跟我说他们从安全质量监管的角度来讲主要会经过三道工序,第一道就是鸡雏有个产地检,比如说它是在吉林这边进的鸡雏,吉林当地会做一个产地检;第二个出栏的时候比如说45天到了,还会做一个出栏检;第三个也就是最后一道工序,农户鸡出栏之后不是交到三融集团屠宰吗?屠宰之后还会做一道检测,总共是三道检测。在这三道检之外,农户在平常养殖过程当中还会做一些不定期抽检。
但是在随后的采访中,当地的养殖工人则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卓志强:我们记者带着局长的说法向一些农户做了求证,至少有五位以上的农户都向我们证实,基本是政府方面什么都不检验,什么都不用,鸡出栏的时候三融公司直接开车拉走。而且有的时候那些鸡可能生病了但是没死,那些农户也说三融基本上都要,因为他们是合同化养鸡,到期了之后基本上都拿过去。
据养殖户介绍说,交了钱相关部门就给开合格证明,检疫部门的人根本不会来。
卓志强:根据农户的介绍,一般是快要出栏的时候比如说今天出栏,前一天的中午或者下午三融集团就会给农户一个单号,告诉他你这个鸡应该出栏了。因为是合同鸡,农户就拿着单号到当地的检疫站开个证明就行了。农户说检疫站的人也不会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花点钱开个证明之后直接把鸡拉走了。至少我作采访的几位农户当中,他们说检疫部门从来没有到他们养殖场来做检验。
从流程上,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各个环节保证肉的健康。举例来说,从辽宁锦州来的雏鸡,当地部门会开具证明;雏鸡运送到承德县后,承德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所会提供检疫合格证明;在雏鸡养成肉鸡之后,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所会再提供一份检疫合格证明;进入超市前,这些鸡肉会再经过一次检疫。
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定严格执行,这四个环节都形同虚设。中华肉业网的主编何中华也承认,个别地方确实存在监管不严的现象,但是监管部门也有自己的难处。
何中华:个别地方监管不严也是一个问题,出现该检疫的不检疫,该防御的不防御,收完钱就完事。这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现在国家对检验检疫部门的人力装备等经费投入的不足也有很大关系,算了一下,很多的乡镇很多县就那么几个检验检疫人员,但是面对的是几万、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畜禽的数量。很多的养殖户自己报到我这来,交完钱我给你开完单就完事了,他根本没有精力去现场进行检验。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检疫,那么鸡肉的安全应该如何得到保证?何中华说,在肉鸡养殖行业,确实存在兽药滥用的情况。
何中华:部分中小养殖户缺少科学的饲养常识,他们会出现兽药滥用,肯定涉及到残留问题。药品残留在肉里以后,人食用了以后进入身体对人体肯定是有害的。其实这个是很不经济的,咱们大企业是不会随便滥用的,滥用会大幅度提高养殖成本,咱们肉鸡的产业本身是一个微利产业。
虽然在肉鸡养殖行业确实存在着监管不严的现象,但是45天就可以快速长成的“白羽鸡”本身会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呢?石家庄一家大型养鸡场的黄经理介绍说,这个鸡肉品种本身并没有问题。
黄经理:这个是正常的,本身肉鸡都长得比较快,不是说加了什么东西。这个鸡种就是这个鸡种,有这个特性,饲料转化比较高,不需要再加激素再往快了催它。
对于黄经理这个说法,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袁建敏教授表示认可,他介绍了白羽肉鸡的来历。
袁建敏:白羽肉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有很多的伤员,这个伤员要康复话就需要蛋白质,我们肉中最廉价的蛋白质就是鸡肉,白羽肉鸡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们所养肉鸡的目的实际上是给人提供蛋白质,满足我们人所需要的生长发育、儿童发育,提高我们免疫功能所需要的蛋白质,白羽肉鸡是最经济实惠的。
财经评论员陆新之(微博)发表他的观点和看法。
陆新之:白羽肉鸡这个鸡种是合理存在的,跟养鸡农业没有任何关系,这种快速成长的鸡理论上可以吃的,美国也是几十天、45天的鸡。美国FDA是全世界认证最严格的食品监管机构,我们中国的检测流程丝毫不比外国的弱,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流程得有人去执行,如果没人在做这个事,或者大家睁着一只眼闭一只眼做这个事,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大家的健康才是真正的问题。(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