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5:44
两三年内 有望再次尝到久违美味
文昌鱼全人工繁育取得突破后,国内外的文昌鱼专家纷纷表示祝贺。“那些老专家甚至比我们都高兴。”周仁杰说,“他们最初的梦想只是想培养出更多的实验对象,没想到现在的成果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的梦想,已经可以实行工厂化生产了!”
实现文昌鱼的全人工繁育批量生产,对于这一濒危珍稀保护物种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全人工繁育所用亲体采自人工种群而非自然海区野生种群,因而可以使文昌鱼人工增养殖苗种的生产,彻底摆脱对野生文昌鱼亲体资源的依赖,在文昌鱼保护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同时,文昌鱼是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阶段的过渡物种,在生物进化过程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全人工繁育可以免去科研机构对实验品单一采购的依赖,不久的将来,或许文昌鱼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水族箱内。
对于厦门来说,由于文昌鱼习惯于半个身子插在沙地里,只留上半身在水中,这样的生活习性要求海洋的生态环境要好,当环境恶化时,淤泥就会覆盖沙地,文昌鱼也会死亡或迁移,换句话说,只要能看到文昌鱼,就说明厦门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文昌鱼早已经成为厦门海洋生态环境好坏的考评标尺。全人工繁育,会让厦门原本稀少的文昌鱼多起来。
对于老百姓来说,文昌鱼全人工繁育批量生产的实现,为商业性开发利用文昌鱼这一宝贵生物资源做好了准备,两三年内,厦门的老百姓就能再次品尝到久违的美味了。
开培训班 让普通人也掌握先进技术
文昌鱼子二代大规模人工繁育成功,意味着文昌鱼可以进行商业化经营。
周仁杰告诉记者,目前,文昌鱼上餐桌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已经开始向老百姓推广。据他介绍,在市政府的资助下,翔安区已经立项,目前正在进行第一步:建立亲体库。即要先从自然环境下获取亲体,然后在水产研究所的指导下,人工繁育出子一代鱼苗,成为繁育子二代的亲体库。
这一亲体库的目标是100万条鱼苗,依据目前的技术,250升的水族箱就可以养殖10万条鱼苗,只需要从海里获取500条就可以达到100万的目标。亲体库的建立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是今年的项目启动有点晚,错过了文昌鱼的繁殖季节,最快2009年夏天,慢的话2010年夏天,这个亲体库就可以建成了。” 周仁杰说。
而亲体库建成后,只需一年时间,文昌鱼就可以上市了。也就是说,两三年后,文昌鱼就可以重新回到老百姓的餐桌。文昌鱼蛋白质含量达70%,而且含有多种无机盐和碘质,肉质鲜嫩,味道清津甜美,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鲜的文昌鱼卖到每公斤1000元,鱼干更是每公斤5000元。
周仁杰透露,明年开始,还会举办技术培训班,让普通人都能轻易掌握这项技术。由于文昌鱼全人工繁育的投资额并不高,“只需要一个特别设计的水族箱,设施要求很简单”。所以,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很多人进入文昌鱼人工养殖的行业。可以预想,到那时,文昌鱼再也不会物稀则贵了,而会成为厦门人餐桌上的大众菜。
那就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企业都去海里捞取自然海体,然后人工繁育后建立自己的亲体库,会不会出现文昌鱼再次被捕杀的问题?对此,周仁杰说,到那时候,政府就应该会设立企业准入的门槛。要么让少数几家企业做大规模,要么让多数企业达到中等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
长期目标 在厦门建文昌鱼原种场
文昌鱼的全人工繁育终于成功了,周仁杰的下一步目标又是什么?
他正在寻找其他饵料,找一些更容易找到的食料,扩大幼体的食料谱,进一步提高成活率。
更远大的,他正在建议由市政府来建立一个文昌鱼的总亲体库——— 原种场。如果文昌鱼就这样一代一代地被全人工繁育下去,势必会退化,会丢失自然文昌鱼天然存在的一些独特基因。原种场就是用来维持文昌鱼遗传基因稳定性的亲体库,有了这样的亲体库,科研单位可以定期更换库内的鱼苗,用未退化的文昌鱼亲体代替库内已经退化的,这样就可以维持文昌鱼的基因独特性。
“但是,现行的标准原种场至少要在100亩水面以上才行,事实上文昌鱼不需要这么大的面积,所以还需要请专家来评估。”周仁杰说,这是他的长期目标,希望能够在厦门建立一个文昌鱼的原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