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追讨品牌 “天府可乐”绝境图存

2012/5/1 15:43

中方亏损

通过与天府可乐合资,百事可乐得以在中国西南碳酸饮料市场站稳脚跟,并最终形成逆转之势。

“之前,市场上几乎没有‘两乐’的踪影。”李培全对本报记者称,正是在双方合资后,百事可乐不仅让自己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并且,经过14年的发展,已变相吃掉了“天府”。

“这个过程,可谓部署周密。”李培全说。

李培全称,1994年,即合资第一年,由于协议限定“不能在天府可乐集团生产百事可乐”,百事通过委托其他工厂代加工百事可乐,进入了川渝市场。当年,天府可乐的销售额占合资公司的75%,符合“天府可乐比例大于50%”的条款。但第二年,百事获准生产百事可乐,并加大广告推广,天府可乐的销售比例,已下降到51%。

此后,在由百事控制的合资公司中,天府可乐的销售比例逐年递减。至2007年,天府可乐销售额仅占合资公司的0.5%。面对外界和中方质疑,百事方面称自己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2006年,中方更是对合资公司完全失控。李培全对记者称,当年,由于合资公司经营连年亏损,中方不仅未得分文,还背上了近3000万元的亏损。而恰逢重庆轻工面临资金紧缺问题,便将40%股权连同品牌,作价1.3亿元人民币卖给了百事可乐。

10月13日,在位于重庆南岸区的天府可乐集团厂区,记者看到,虽然公司的名字仍然为“天府可乐集团”,但这里除了一幢办公楼、20来名员工以外,已不见“天府可乐”的生产。

品牌悬念

但索回“天府可乐”品牌并非易事。

法律问题是首要障碍。李培全也坦言,经过和法律界专家的交流,其发现,从法律上来讲,百事是没有归还天府可乐品牌的义务,只能“从道义上和由上级主管部门出面”来想办法,进行品牌讨要,“至于转让条件,有待于通过商业谈判进行商酌”。

但在除了品牌外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发展?对此,天府可乐集团总经理钱黄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李嘉诚所有的香港长江实业就已经和其谈过共同发展的事宜,只是当时条件不成熟。在他看来,“新的资本注入这个品牌,完全不在话下”。

钱黄称,拿回品牌后,“进行委托加工生产,企业专做营销和品牌”等方式亦有可能。

而在饮料业品牌策划专家周亮看来,即便顺利索回品牌,天赋要想与百事或者可口可乐形成直接竞争仍然很难,重现十多年前的辉煌,更是希望渺茫。

天府可乐集团品牌顾问汤浩则称,“在国产可乐品牌仅剩非常可乐的背景下,分割一块市场还是有可能的。”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