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现代牧业奶源大跃进后遗症 盈利不佳污染难解

2012/5/1 16:12

盈利不佳难题

低调的现代牧业随着2010年11月在香港上市才浮出水面为外界所熟知。而在上市之前,现代牧业经历了国内重组、股权融资及上市前重组等一系列“变脸”。

2005年,现代牧业的前身“领先牧业”注册成立,开始经营乳牛畜牧业务,为了应付业务扩充,领先牧业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增资。

据现代牧业招股说明书披露,2008年7月,现代牧业于中国注册成立并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以购入领先牧业的全部股权。

为筹集资本,为业务增长及扩充提供资金,现代牧业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期间进行多次重组及四轮股权融资,从而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现代牧业还重新于2008年7月在开曼群岛注册。

截至2011年6月底,现代牧业已建成运营的万头规模牧场16个,奶牛存栏11万头,日产牛奶1100多吨。

现代牧业一高管告诉记者,公司计划2015年前完成30个万头规模牧场的建设与运营,奶牛存栏超过26万头,日产牛奶3000吨以上,“到2012财年就能有20个牧场投入运营。”

然而,现代牧业的高速扩张,尤其是万头牧场的建设和运营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疫病苗头为外界所诟病。而除了污染问题,万头牧场的盈利问题也开始为外界所担忧。

上述奶牛养殖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奶业的规模化养殖是必经之路,不过万头牧场虽听起来很有面子,但是在中国能够实现最大利润化的牧场规模是2000至3000头,“这样的规模从管理到粪污的处理来说都是比较适合和容易的,一头牛一年也能挣七八千。”

宋亮也指出,对河北、内蒙农区、山西等主要农业生产地区调研发现,6000头养殖规模已达到了边际单产最高水平,且进入了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区间。

“6000头一区间阶段已违背发展乳业节粮产业的目的,如果规模继续扩大会造成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收益下降,养殖规模在1万头以上的基本已是规模不经济。”

现代牧业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财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加322.7%,所产牛奶销售额为11.13亿元,同比增加88.8%。

按照报告期内现代牧业拥有16个运营牧场计算,平均每个牧场盈利只有1000多万元。

上述现代牧业高管指出,牧场建设初期一般都处于亏损状态,要三年左右才能开始实现盈利,所以旧牧场的盈利额能达到几千万,但是单个牧场的财务数据不便对外披露。

资本市场已对现代牧业的投资价值表示出了疑问。

2010年11月26日现代牧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发行价为2.89港元,市盈率高达146倍。然而上市首日就尴尬破发,报2.51港元,下跌13%,此后鲜有高过发行价的表现,近期维持在每股1.90港元左右。

行业再现泡沫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建大规模牧场成为了主流,一些企业宣称“中国乳业竞争跨入了牧场时代”,除一开始就坚持建万头牧场的现代牧业之外,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也纷纷提出“万头牧场”计划。

然而,宋亮认为,万头牧场奶牛养殖不仅对地理环境、饲料、水源、物流运输等要求很高,对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有严格要求。

目前除了内蒙、新疆、黑龙江等极个别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并不适合发展万头规模奶牛养殖。

宋亮还指出,结合欧美等国发展经验来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人少地广,青贮饲料丰富,适合大规模养殖。即便如此,这些国家平均牧场奶牛养殖不过几千头,而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类似的荷兰,奶牛存栏通常只有几百头。

有多位奶业专家告诉记者,万头牧场未来最大的问题和挑战在于防疫。

上述奶牛养殖专家指出,很多大型牧场招聘的员工都是当地的村民,而他们对疾病的概念不强,往往是在牧场工作完回家后又养自己的牛,而防疫工作又没没做好,再回到牧场工作,若管理不好,这样很容易把病毒带到大型牧场里。

“大型牧场都是实行散栏饲养,而且规模化牧场根据奶牛的泌乳阶段,会不断的调群,假如其中有牛得病的话,就会把病菌等带到其他牛群去,布病等疾病传染的速度很快。”上述奶牛养殖专家说。

对于疫病问题,上述现代牧业高管表示,牧场里的牛都会定期打疫苗,而且员工进出牧场都要进行消毒,由于种群规模大,防疫方面会更加的小心,几乎没有感染的概率。

即便如此,大规模奶牛养殖已出现疫病苗头。近期,飞鹤乳业被爆出数十位员工感染“布鲁氏杆菌”传染病。虽然飞鹤乳业否认奶牛感染布病,但记者获得一份飞鹤甘南欧美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刚此前接受媒体采访的录音资料显示,飞鹤乳业确实有一部分奶牛因染病都屠宰后深埋了。据悉,该牧场的奶牛养殖规模接近8千头,还未达到1万头。

上述奶牛养殖专家最担心的是布病和结核病问题,两者都属于人畜共患病。“如果管理不好,这两病成为爆发性的问题后就很难控制,特别在大牧场里出现的话,会比三聚氰胺事件更严重。”该奶牛养殖专家强调,产生的后果是很多得病的奶牛都得处理掉,奶源就会减少,到时又得依赖进口的奶源。

在中国已建有3个牧场的新西兰恒天然也主要以5千头左右为主。“根据我们牧场的规模,我们认为每个牧场保持2000-5000头得存栏量对于我们在中国牧场运营和牛奶收集业务是最佳的选择。”恒天然中国区总裁腾斐励告诉记者。

“过度规模化是很危险的,而且中国本身并不适合发展太多的万头牧场。感觉万头牧场的迅速发展是乳业的又一个泡沫,不知在哪天会破掉。”上述奶牛养殖专家说。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