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链的重造:中国食品产业链安全风险追溯

2012/5/1 16:04

迟承认,“在中粮集团的13个产业中,并不是每个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我们都自己做,而是控制关键环节,特别是源头。”

对多数产业的源头,中粮采取的是订单农业模式,即为农民提供资金、种子、肥料和技术服务,据说这样能提高可控性,但是,客观来看,在种植、养殖环节,中粮并无深厚知识积淀,与农民打交道时,指导偏差是容易走入的误区。

为弥补此短板,中粮与一些精于此道的企业合作。例如在番茄产业,中粮曾遇到一个难题,到了采摘的时候,番茄有红有绿,无法同时成熟。而在中粮与亨氏合作后,由亨氏提供种子,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如今再到新疆中粮的番茄种植园,一眼望去,果实几乎只有一个色调,番茄生长速度接近,能够同时成熟,也就能够实现工业化一体化采摘。

按照中粮的逻辑,全产业链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食品安全的保障。“打通了产业链,就能缩短企业的反应时间,保障食品的新鲜安全。比如花生米原料,置放时间久了便容易产生高致癌物黄奇霉,产业链可以避免此类现象。”迟京涛说,集团尽量将加工企业和产地靠近,以缩短物流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全产业链恰恰给质量监控带来巨大风险,因为控制点实在太多了。在管控上的投入,将成为中粮做全产业链过程中不可忽视而且有可能继续加大的成本。

不似中粮放长链条,而是固守在贸易和加工中间环节的益海嘉里,对“链”上环节的管控角色则是通过某种“传递”来完成。在下游,益海嘉里是诸多国际食品公司的供应商,在上游,中国本土的许多粮食经纪人和农民又是益海嘉里的供应商。益海嘉里的做法,是将下游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移植到上游的种植源头。

为了加强源头控制和收集反馈信息。益海嘉里把工厂设在田间地头附近,在粮食产区建工厂,不单是为了解决运距问题,更主要的是工厂的业务和品控人员可以在种植季节里到田间直接面对农民。这样从跨国巨头那里学到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更直接地复制到田间地头。

作为民营企业,新希望集团在链条控制上体现出了优于中粮与益海嘉里的灵活性,主要手段是实现与生产者利益的捆绑。这种捆绑具体涉及哪些重要链条?是如何执行的……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