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5:41
最近菜价便宜了,市场买菜的大妈们都念叨着,要多吃蔬菜保健康。可住家保姆不以为然,你们城里人吃的菜里打的农药化肥多,西红柿的味都变了,吃多了没好处。在农村,自家吃的菜都不上农药化肥,上的是土肥,干净,有菜味。
身处城乡之间的保姆,对伙食的关切出自本能,说的自然是大实话。这实话提醒我们,日常吃的新鲜蔬果,并不完全健康。
不论城乡,大家都明白,病从口入,食品安全是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对买来的蔬菜水果,我们虽然可以采取去皮、水泡、使用蔬果清洗剂等方式减少对肠胃的污染,但是,彻底根除污染,根本措施是从源头抓起。
健康是一个紧要事。然而,这件事却往往被忽略了。在农业生产环节,产品质量常常被单纯地理解为颗粒饱满、个大果丰,追求高产、稳产成为常态选择,至于关乎品质的安全因素,排在了果实外在形象和单位产量之后。
怎样让我们的农产品生产摆脱固有模式,重视安全质量呢?观念推广为一,政策激励为二,市场引导为三。由于大多数生产者对产品安全的关心只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对非安全产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急需通过宣传,培养并增进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广泛传播土方施肥利于恢复土壤地力、维护身体健康、有利产品售价提高等好处。就是说,先要让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的绿色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生产者以生产安全产品为荣。
政策激励是一种政府引导机制。可以由政府出面,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发展规划,对实现绿色生产的农产品给予相应政策保护、经济支持和技术指导,如自然灾害政策保险和补贴、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等,逐步扩大无公害生产面积,可持续发展安全产品。
市场之手会提供经济动力,使无公害生产渐成自觉行动。由于市场对通过了原产地认证、无公害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给予更高溢价,使其单价高于一般产品,其生产者的收入必定水涨船高。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和传导机制的存在,会促使农民日益关注质量安全。同时,绿色生产不仅节肥节药,能够减少药、肥残留和污染,还能够降低生产投入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投入成本,使生产者可比收益提高,这些优势均会帮助生产者从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农产品供给从追求产量模式向优先提高安全品质模式转变,归根结底是农业向绿色增长方式的变革。我们期待着,在吃饱肚子之后,每一个人都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每一个农业生产单元,都能生产健康安全的农产品,为绿色GDP作贡献。
农产品质量安全呼唤绿色增长,绿色增长,城乡均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