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三十年粮食的记忆

2012/5/1 15:40

食在我的记忆中甚至比没奶的娘都深刻。我从生下来就没吃撑过,娘吃不饱,孩子怎么吃得饱。

从我懂事那天,就知道家里为7口人吃的发愁。我们兄妹五个,四个男孩,个个都是大肚子,二两大的馒头我8岁那年就吃过三个,并且不用喝一口汤,吃一口咸菜。其实我还能吃,可是锅里没了。能放开肚子让吃馒头的日子,一年也没几天,也就是过年的初一和十五。

平时吃的就是玉米面和玉米渣子,为了让7口人都能吃得饱,我每年寒假都要到乡下的姥姥家去讨些粮食回来。姥姥为了每年给我们家攒些粮食,每年秋天都要冒着风险去秋收后的地里捡遗落的粮食,甚至挖老鼠洞找粮食。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粮食就是生命,就是最大的财富。记得我和小伙伴们每天吃完晚饭,聚在一起玩时最自豪、最快乐的事就是比谁的肚子圆。稍微吃得饱了一点的孩子们,总是首先撩起衣服,露出那小鼓肚子,自豪地说:我家今天吃的干饭,随便吃。我这时总是不甘示弱,也撩起衣服,用气把自己的肚子鼓起,扬着头说:我家今天吃烙饼,也随便吃。小伙伴们观察一下我的嘴巴,问我:你吃烙饼,嘴上怎么没油?我说,擦掉了。大一点的孩子不信,他们都纷纷跑到我家问我娘,阿姨你们家今天吃什么饭?我娘说窝头。于是我好没面子,小伙伴们纷纷甩掉我这个说谎的孩子玩去了。我伤心地拍了一下肚子,气愤地说:等哪天我家吃烙饼,馋死你们。

1974年,我高中毕业到了广阔天地里接受再教育,也去种粮食了。为了“广积粮”,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当时中国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种地,可是产出的粮食还不能让种地的人吃饱。

可是谁能想到改革开放以后,种粮食的人少了,可粮食却渐渐多了起来,先是农民吃饱了,接着城镇家庭的粮本上也有了余粮,接着,再买粮食制品就取消了粮票。

插队时的农民老乡给我也写来报喜的信,说他们家土地的亩产都超过了纲要,达到了200公斤以上。这些年亩产都跨过了“黄河”。80年代以前黄河以北的地区,为了达到粮食上纲要的产量(上纲要是亩产200公斤,跨黄河是亩产300公斤),“全党全民总动员,战天斗地学大寨,大干、苦干加巧干”,可粮食产量就是不往上增。毛主席为解决粮食的产量问题,亲自研究了农业生产的细节,他老人家关于农业的8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让如今从事农业的专家们都觉得仍可延用。可是再好的科学总结,还是落不到实处,人们的粮食就是不够吃。

还是聪明的邓小平有办法,他关于种田的细节一字不提,只是让会种田的人自己管理土地。让会管土地的人成为土地的主人,让土地的主人种自己的庄稼。天下人吃粮的问题天下人都管了,这样一来粮食就多了。今天我们用粮食深加工的产品比人吃的还多,中国仍是世界储存粮食最多的国家。粮食是老百姓的性命,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如今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常识,可中国人把这个常识变为现实像经历了一次解放战争,才解放了思想,打开了禁锢。让人们知道粮食比主义重要的人是邓小平,中国老百姓的伟大创造力量是邓小平给释放出来的。

如今的粮食已完全市场化了,如今在乡下种地的人已经没有在城里做工的人多了,粮食把中国人从巨大的恐慌中解放了出来。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真正能吃饱肚子,家有余粮的日子并不多。

只有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时代,我们全中国才敢人人都撩起衣服露出肚子,自豪地说:我们家今天吃的是干饭,随便吃。难怪如今的男孩女孩都爱穿露脐装,因为他们天天能吃上饱饭了。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