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5:37
乳业新政“逼”牛奶企业优胜劣汰 光明乳业反应平静
国家发改委前天发布中国第一部乳品工业产业政策,67条产业政策对乳制品项目建设“设置门槛”,涉及规模、数量、能耗等一系列指标。政策出台,大型乳业企业拍手叫好,小企业却人人自危,业内人士指出,这将加速乳品行业优胜劣汰,可能在近期掀起乳业兼并的新浪潮。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系统发布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新政首次对全国奶业布局进行引导,上海与北京、天津、重庆一起被列入大城市郊区乳制品工业区。政策明确,上海等城市奶牛养殖现代化水平高,引领我国乳制品消费潮流,本地乳制品加工企业应推动乳品加工科技研究与产业升级,鼓励新型乳制品的开发。这与目前上海本地乳品企业的经营理念相一致,今年光明乳业的AB100、畅优、优+三个新品日销售均超过百吨,在与达能彻底分手后,光明通过新产品推动,目前整体销售同比增速达到30%左右。
面对新政,上海“一家独大”的光明乳业反应平静。“对于龙头企业来说是有利的。”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称,这部政策顺应中国乳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对平衡产业链资源、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将有巨大推动。但对于光明全国各工厂的规模、能耗指标等是否达到新政规定的问题,光明没有给予答复。专家表示,目前光明、蒙牛、伊利三大国内乳业巨头每个工厂日产量都在百吨以上,比新政规定日产20吨的门槛高很多,但新规中关于乳品工厂必须挂靠奶源基地的规定将使奶源争夺更加激烈,也会给企业跨区域经营带来不少麻烦。
此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勉强支撑的小型乳品企业则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乳业新政规定,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须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并与周围已有乳制品加工企业保持一定距离,我国北方地区应相距 100公里以上,南方地区60公里以上。记者从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获悉,上海目前共有21家乳品加工厂,按上海南北距离120公里、东西100公里计算,本市的乳品企业早已饱和,如果未来要新建乳品工厂,现有小型乳品企业势必遭到淘汰。资深奶业分析师汤志庆表示,过去上海牛奶企业更多,近两年来许多小企业已经消失,剩下的小企业多数没有达到新政规定的准入门槛,如果政策顺利推行,这些企业可能被强行清除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