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跨国公司公关腐败调查:维他奶公关摆平了谁

2011/4/12 00:12

“我意识到有人在做事。”单志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单志东所说的“做事”,与他举报维他奶以来所遇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息息相关。

2004年8月26日,维他奶(上海)公司原品控部经理单志东,开始向松江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单位举报该公司大豆水分超标、使用过期原料及霉变豆粉等情况。细细体味持续近一年的举报之路,单志东深切地感受到他所说的“做事”给他带来的挫折。

“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为了掩盖其使用过期原料及霉变豆粉的行为,曾委托一家公关顾问公司为其‘打点’媒体,让媒体不要曝光!调查他们相互之间的账目往来及理由就能说明些事情。”单志东说。

今年6月22日,单志东正式向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书面举报(后被松江区公安分局受理)。他认为,维他奶在6个方面存在有违法嫌疑。

有人在活动?

“从去年8-12月份,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批记者。程序都是采访完我后,再去采访维他奶,然后就没消息了———这是当时的现状”

单志东何许人也?

2005年5月30日,媒体从上海卫生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获悉,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部分产品因使用过期原料,被要求限期于6月7日之前召回(撤回)部分消费者还没有消费完的产品。而促使维他奶召回产品的,就是单志东。

南方某媒体用《维他奶召回:因为一个人的举报》对此事件进行了评述。

2004年,作为维他奶品控部经理的单志东,发现维他奶采用水分超标的大豆。单志东说,他马上和厂长伍詠霜沟通,伍让他不要理会,并称“这是公司高层的政策”。

沟通未果,当年7月7日,单志东正式向公司提出辞职,并于7月31日离开,然后开始向松江区质监部门举报。

据单称,辞职前,他曾越级向公司高层申诉,结果未获支持。

在等待执法部门处理他的举报的同时,单开始在BBS上用真名真姓发表帖子,“揭露维他奶的违规事实”。其中,上海热线、南方网、凯迪网络等网络社区都曾经出现过单所发的帖子。

“这是一种抗争。当时的情况下,我也可以选择向维他奶认错,但我没有错。所以,我选择了这条路,通过向执法部门举报和向媒体、社会报告的方式达到目的。”单说。

2004年8月,单志东突然发现在某热线发帖子不是那么容易了。他发表一个帖子后,很快就被删掉了,同时,他发帖子用的账号也被封了。“我就反复更换账号,反复发贴。结果帖子反复被删掉”。

7月11日,记者获悉,单以某热线违约为由起诉该热线,已被黄浦法院立案。据说,他把6月12日松江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卫晓明在上海电视台首次向公众证实维他奶使用霉菌严重超标豆粉一事属实作为有力证据。此乃题外话。

记者就此采访某热线办公室,一位小姐说这件事应该直接和案件代理律师联系。记者致电该律师事务所,截至发稿,一直未能联系上这位律师。

据单介绍,他从某热线方面了解到帖子频频被删原因,在于这家网络收到了维他奶公司的律师函。“我不能证明某热线拿了钱,这太难取证。但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维他奶已经在花钱找公关公司出面摆平这件事。”他有些无奈。

作出这样的结论,单有一大堆证据。据他透露,在他通过互联网BBS举报维他奶时,就陆陆续续有国内的各家媒体记者通过电话和E鄄mail对他进行采访,但却鲜有见报。

单说,一家福建记者站陈姓记者多次和他沟通采访,但结果是维他奶公司人事部经理羊建平专程到该报福建记者站,致使稿子最终未能见报。为对此进行核实,本报记者致电陈,他表示当时确实采访过单志东,羊建平代表厂方确实来过记者站,“他们送了多份质监报告,说产品合格。我们看了报告后,就没有进行报道”。

“当时确实来过我们这边,也通过我们一些同事说他们质量没有问题。我们看了他们的报告,我们也到上海他们厂里参观过,觉得管理还不错。这样,当时一下子吃不准,因为这件事很容易惹起官司,就暂时把写好的稿子搁在那里,没有见报。前十几天,我们一个记者到上海,还想进一步对维他奶进行采访,他们拒绝接受采访。现在看来,举报者举报的消息是准确的。这件事,至今我们还在关注。”8月4日,上述福建记者站的江站长对记者说。

据单讲,还有一位记者,在对他进行采访并写出了报道,但后来编辑打了招呼,不能见报了。为此,这位记者给单发了Email表示歉意。“从去年8至12月份,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批记者。程序都是采访完我后,再去采访维他奶然后就没消息了。这是当时的现状。”单说。

让单最为记忆深刻的是,一家法制类报社的驻山东记者站李姓记者为此事专程来沪采访。他还未回到报社,替维他奶说情的中间人就到北京总部找到报社领导。不过后来在领导的支持下,稿子顺利见报。为此,有人在网络上写了长篇大论的文章对这位记者进行攻击,称其是“假记者”。

8月2日,本报记者致电李记者,他表示“确实有人在活动,具体人我也知道,但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不想透露是哪些人了”。

并且,就连单在某健身俱乐部工作的妻子,也成为某公关公司的公关对象。原因是其妻子把维他奶使用过期原料的报道放到了个人网站上。

“我意识到有中间人在做事。”单说,他逐渐意识到,维他奶的公关,已经从媒体扩散开来,甚至到了有关部门。单说,这从他与有关部门打交道中可以感觉出来,“我认为有猫腻”。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