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粮食紧缺致马铃薯需求迅增 孟加拉鼓励全民食用

2012/5/1 16:42

食涨价了,替代食品炙手可热,马铃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是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在粮食短缺时,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许多国家也在倡导用马铃薯替代粮食,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这种变化下,在深处内陆的甘肃定西却掀起了一场商业热潮。

记者来到一家出口马铃薯的公司,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粮食短缺导致国际上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他们的出口业务也在快速发展,除了出口鲜薯以外,记者看到了还有马铃薯全粉、精淀粉,以及马铃薯休闲食品、蓬化食品和冷冻食品。

潘基文:土豆代替粮食将是全球趋势

眼下,全球经济被两样东西搅乱了神经,一个是石油,一个就是粮食,石油上周终于突破了每桶140美元大关,粮食涨价的速度也不落后,仅2007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联合国预计,到今年年末,世界谷物库存将下降到25年来的最低水平,难怪联合国把这场粮荒比作一场无声的海啸,如何面对这次全球性粮食危机,全世界的人都在寻找答案。

全球性粮食危机掀起国内马铃薯商业热潮

联合国不惜大动干戈在罗马召开世界粮食高级别会议,而且一开就是三天。

记者:“与会代表在经过了艰难的磋商和争论之后,最终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宣言。”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议上表示,面对目前的高粮价,全球每年需要再投入150亿到200亿美元,以扩大粮食生产,这笔资金的来源以缺粮国家自身出资为主,同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提供相应支持。

拿钱出来到国际市场上去买粮食是一个办法,但缺粮国家大多是贫穷国,拿出这笔钱来并不容易,所以更多地要依靠这些国家在自己国内想办法,比如能否健全粮食市场,能否增加粮食投资,能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通过这些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粮食产量。

有预测说此轮粮食危机将持续到2010年,一场“无声的饥荒”正在全球蔓延,怎么办?各个国家都在想不同的办法。孟加拉也深受高粮价的困扰,米价一年上涨一倍,政府目前开始倡导民众要多吃马铃薯,用马铃薯来代替主食,这一倡议引起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兴趣,似乎解决粮食问题多了一条道路,在本次世界粮食峰会上,记者也采访到了孟加拉国农业与水利部顾问Karim,是他在国内首先提出用马铃薯代替主食的倡议的。

孟加拉国农业与水利部顾问Karim:“我们现在鼓励全民食用马铃薯,我们计划在未来60天内到全国不同的地区去做宣传推广工作,告诉人们食用马铃薯的益处,也让人们更多的了解马铃薯可以成为大米的替代食品,在那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把发展中的信息告诉不同地方的人们。”

记者:“孟加拉政府是如何想到用马铃薯代替稻米?”

Karim:“因为人们的饮食习惯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因为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购买力,和人民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人民收入的增加,马铃薯能够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食物。”

石油涨价了,替代能源成了热点,粮食涨价了,替代食品也炙手可热,马铃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是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过去它一直其貌不扬,身价很低,可是,在粮食短缺的时候,马铃薯廉价、高产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许多国家也在倡导用马铃薯替代粮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国际粮食市场的这种变化,却在深处内陆的甘肃定西,掀起了一场商业热潮。

在定西市安定区的内官营镇,记者见到了从事马铃薯出口贸易的定西石羊倍里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璓灵,她告诉记者,随着国际粮价的不断走高,国际上对马铃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现在她已经把马铃薯出口的生意做到了阿联酋的迪拜。

张璓灵告诉记者,她原本是做地毯出口生意,由于粮价从2006年开始大幅上涨,于是公司在2006年3月启动了马铃薯出口销售的业务,当年出口了马铃薯 860吨,出口额度达到了21.7万美元,而在 2007年9月中国马铃薯大会期间,他们迪拜的客户还专程过来参加了大会,并带来了迪拜市场最大的销售合作伙伴萨达特先生一同考察,以及当场签定出口销售合同16000吨,2007年完成26000吨。

在张璓灵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他们在安定区培植的三千多亩的鲜薯种植基地,张璓灵告诉记者,在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时候,他们意识到扩大种植面积并开发优质品种是当务之急,目前他们公司的新大坪、夏波蒂这两个品种颇受外商欢迎。

定西石羊倍里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璓灵:“今年还是把迪拜的市场继续做好,做成熟,因为客户想把周边的比如阿曼、苏丹、埃及这几个市场开拓一下。”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另外一家出口马铃薯的公司,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粮食短缺导致国际上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他们的出口业务也在快速发展。

定西市新丝路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徐志专:“当时出口的是马来西亚和科威特,后来还有俄罗斯和阿联酋。”

徐志专告诉记者,食品短缺和粮价上涨等食品危机问题,正困扰着中东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粮食代理商通过客户之间的相互介绍,找到了他们,除了出口鲜薯以外,记者在甘肃超兴淀粉制品有限公司,还看到了马铃薯全粉、精淀粉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库房里整整齐齐堆放着一排排新产品。

甘肃超兴淀粉制品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长韩洲泽:“我们是从2007年4月取得出口权的,从4月份到去年年底,总共出口2300吨淀粉,其中马铃薯精淀粉是 800吨,全粉是1500吨,出口的国家主要有亚洲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非洲孟加拉国,欧洲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

韩洲泽还告诉记者,从去年春季过后,当意识到国际粮价的持续走高,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出口定单时,他们就加大了各类马铃薯产品的产量,收购窖藏鲜薯2 万吨,生产精淀粉2500吨、全粉2100吨,产值3140万元,今年公司又在石泉、香泉、青岚建立良种扩繁基地1800亩,加工薯基地13000亩,以满足这些粮食紧缺国家的出口需要,而令记者疑惑的是对于地处甘肃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他们又是如何和这些境外国家取得商贸联系的?

韩洲泽:“我们有一个网站,他们通过看到我们的网站,就自己就找上门来。”

韩洲泽告诉记者,马铃薯精淀粉加工能力由原来的不足2万吨增加到12万吨,消化鲜薯35万吨;安定区马铃薯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占马铃薯产业总产值的32%,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从加工环节来看,超兴淀粉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和马铃薯休闲食品为主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体系,而出口的这些国家,对于超兴淀粉的用途也范围广泛。

韩洲泽:“他们大部分都用在食品方面,包括精淀粉和全粉都用在蓬化食品和冷冻食品。”

韩洲泽还详细地帮记者算了一笔账:安定区现有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工能力15.3万吨,这些项目建成后,加工能力将达到30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供应这些因缺少粮食,而大量依赖他们公司淀粉产品的国家,是不成问题的。

韩洲泽:“最近我们的几位老总都出去专门考察市场,通过考察我们准备把产品的加工各方面,包括卫生质量方面将提高,合乎外商标准。”

马铃薯结束多年“薯贱伤农”的历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马铃薯畅销,给定西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虽然定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经济落后,但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雨季降水相对充足,正好适合种植高质量的马铃薯。过去,定西人靠马铃薯填肚子,现在他们又从马铃薯身上,找到了什么新价值呢?

在安定区高峰乡,记者见到了村民陈月兰,她是定西市有名的马铃薯种植专业户,她告诉记者,随着定西的土豆出口量越来越大,她也变成了新的出口型农户,她家去年种植30亩陇薯6号马铃薯新品种,平均亩产4000公斤,总产量120吨,这些马铃薯大部分都通过市里的出口公司带到了严重缺粮的中东地区国家,而通过销售马铃薯,她家今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靠种马铃薯致富,盖起了新瓦房,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对科学种薯,她却有一套理论。

安定区高峰乡贡马村农民陈月兰:“这是用芽栽培育种植,原来大面积种马铃薯很容易烂,用这样芽栽技术不容易烂。”

陈月兰告诉记者,她对种马铃薯有着特殊的感情,她家祖祖辈辈都是种马铃薯的,但是,每一个时代,马铃薯对她们的意义却各有不同。

陈月兰:“原来就是救命薯,到了80年代就是温饱薯,现在就是致富薯。”

随着国际粮食缺口不断扩大,陈月兰还告诉记者,为了种植更多更好符合出口标准的马铃薯,她家今年又租了7亩地,花4500多元买了60多袋化肥,还购置了微型耕作机械,从而可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这样算下来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好,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安定区,从水川区到山旱区,由西南部向东北部,家家推广普及微型耕作机械,全面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掀起了一场“以机代牛”的革命。

安定区石峡湾乡清水村刘家渠社农民顾海彦:“养芋一年最少也有600元/人均,一般收入有1000元/人均。”

安定区石峡湾乡清水村农民杜守刚:“加上养芋今年计划人均达到3000元,3000斤粮3000元收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2006年,定西农民人均纯收入1762元,而来自马铃薯的收入就达1304元。2007年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将获得1500元收入。不起眼的马铃薯,已经成了定西广大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

对红红火火的马铃薯产业,当地农民编了句顺口溜,马铃薯开花赛牡丹,土豆变成了金蛋蛋。经过10年发展,年产500万吨马铃薯的定西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马铃薯之乡”,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就在五六年前,定西的不少农民还曾经因为种马铃薯,而伤透了脑筋。

在安定区的鲁家沟镇,记者遇到了运输大户张维汉,他告诉记者在2003年以前虽然全区马铃薯价格长期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薯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当时政府提出来养芋工程,但老百姓种销不出去,销出去了价格也非常低。

张维汉告诉记者,在马铃薯刚刚走向市场的初级阶段,本地贩子甚至为了争夺几分钱的代办费相互激烈竞争,导致他们也难挣到钱,产业链条最低端的农民更难获利。

张维汉:“当时我们的土豆主要靠南方发货的从我们这边收购、采购,价格由他们说的算,刚开始九几年,这么大的小马铃薯才4分钱到6分钱,大的8分钱到1毛2。”

记者了解到,为了避免恶意竞争薯贱伤农的现象,在2003年7月,由安定区政府牵头成立了马铃薯经销协会,选举理事14名,当年发展会员89名,现已发展到468人,下设23个分会,覆盖农户46000多户,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刘大江告诉记者,协会的这支营销队伍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

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会长刘大江:“协会成立以后,从农民种植、收购、储藏、销售整体的一体化的服务。”

刘大江也告诉记者,协会是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实现市场化的桥梁和纽带,它的作用是改善了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为农民搭建了通向市场的平台,而当他们意识到,在全球粮价持续走高,导致非洲和亚洲等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短缺现象进一步严重时,协会也在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刘大江:“出口这块,有一个很好的对比就是我们国内和国际的销售,他们的利润空间差了三至五百元。”

三十年前后,马铃薯由救命薯成为致富薯

三十多年前,曾经有份调研报告,讲得就是定西人吃不饱饭,一年有大半年靠马铃薯度日,三十多年后,同样是马铃薯,反倒成了定西的一个品牌,形成了一条贯穿市场、企业、农户的完整产业链,尤其在国际粮食市场上,马铃薯开始唱主角的时候,定西马铃薯经济又找到了新的空间。

被安定区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洋芋书记”的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告诉记者,2004年是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当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定西市安定区区委书记李旺泽:“进入2004年的时候,我们上上下下反复统一思想,我们要倒过来抓,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要和市场主体老百姓首先要分析市场,要研究市场。”

李旺泽告诉记者,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马铃薯产业结束了多年来薯贱伤农的历史。

李旺泽:“我们给这些收购大户贷款,给他优惠政策进行扶持,给他优惠的车皮,鼓励他们直接进入终端市场,同时我们用倒推成本的办法协定给老百姓指导价。”

所谓倒推成本,李旺泽这样告诉记者,比如从定西上站到郑州下站,装卸及运输费用为0.09元/斤—0.10元/斤,如果指导价定为0.21元/斤,则到河南终端市场的成本价为0.30元/斤—0.31元/斤,中间商利润为0.04元/斤—0.05元/斤,这个利润仍是非常可观的,与2004年之前相比,价格上涨了70%。

李旺泽:“这样的话解决了老百姓他在边远山区,他不知道卖个什么价钱到终端市场。”

刚刚结束的世界粮食峰会显示粮食危机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有专家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全球粮价都会持续在较高水平,联合国已经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当记者问起,对于中国的马铃薯之乡,这是否意味着新的商机和挑战时,李旺泽这样告诉记者。

李旺泽:“再继续依靠科技提高我们的产量,提升我们品质打出品牌的同时,我们把我们鲜薯的销售和精深加工,这两驾马车能够达到并驾齐驱。”

同时李旺泽认为,国际粮食危机正在日益发生,并呈现出蔓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确保自身粮食安全,是避免受制于人的唯一途径,在谈到全球的粮价持续走高时,李旺泽还满怀憧憬地告诉记者,廉价、高产的马铃薯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相关部门将马铃薯称为“隐藏的珍宝”,对于安定区而言,马铃薯早已不仅是“隐藏的珍宝”,而是农民的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李旺泽:“我们感觉现在的机遇是非常好的,为了使我们的产品和国际市场接轨,要依靠科技,要把良种的问题,要把标准化种植的问题,把我们环境的问题,必须 保证绿色无污染。”

半小时观察:危机也能带来机遇

任何一场危机的到来都会有机遇相伴,关键是我们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定西人牢牢地把机遇抓在手中。为了不使机遇从指缝儿里溜走,他们现在不仅努力提高土豆产量,而且还努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鲜薯加工和精深加工双管齐下,使“定西土豆”真正地变成了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品牌。

定西的故事让我们感慨:我们的很多地方在粮食危机的困境中也曾出现过转瞬即逝的机会,但是他们却错过了这个调整农业结构、迎接新商机和新挑战的机遇。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农民获得前瞻性信息的渠道有限,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是当地相关部门没有作好规划和服务。

在全球粮食危机和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背景下,农村要发展,农业要稳定、农民要增收,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国家政策的帮助和扶持,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搭建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把危机中的机遇转化成实在的效益,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