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饮食健康

饮食健康 食疗食补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饮食健康 > 母婴饮食 > 正文

家长牢记孩子吃饭的9禁

2013/11/9 11:39

第五“禁”:快食

家长牢记孩子吃饭的9禁

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

调查显示,20。3%的少年儿童在5分钟之内吃完早餐,有85。5%的少年儿童在15分钟以内吃完早餐;午餐也是速战速决,18。3%的少年儿童在10分钟之内吃完午餐,72。5%的少年儿童吃午餐所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只有晚餐可稍微从容一些,但也有近一半的少年儿童在20分钟内吃完晚餐。

研究人员指出,进食过快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吃得过快,孩子们就不能细细品尝和欣赏食物的味道,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吃得过快,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也就不能通过唾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这样就加重了胃肠的消化负担,从而延长了消化时间,降低了营养被消化吸收的比例。此外,吃得过快,还容易导致饮食过量,吃得过多,从而造成肥胖。

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

第六“禁”:甜食

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糖有白糖、红糖、冰糖、水果糖等,这些都是从甘蔗或甜菜中提炼出来的,统称为蔗糖。小孩子虽然喜欢食用甜食,但糖不宜多吃。

过多吃糖能使宝宝发生营养不良。糖是一种纯热能食物,它几乎不含其他任何营养成份。据测定,每1克糖在体内可产生4千卡热量,所以往往吃糖使人减少食量。结果身体里所需要的热量虽然不少,但所需要的其它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就不够了,时间长就会造成营养失调。

糖大量消耗宝宝体内的钙。糖为酸性物质,它会中和体内的碱性物质钙。体内缺钙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个子长不高,更突出的危害是引起骨质疏松及佝偻病。

常吃糖容易引起龋齿。糖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这些细菌和残糖一起能使牙齿、牙缝及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由于牙齿经常受酸性侵蚀就容易引起龋齿,久之则形成龋洞或口腔溃疡。因此日本口腔科医生建议,预防龋齿的前提首要的是少吃糖类食品。

多吃糖还会削弱人体抵抗力,使宝宝容易患各种疾病。

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那么孩子究竟每天吃多少才合适呢?近年来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在0。5克左右为宜,就是说,成人每天不宜超过50克,小儿不宜超过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应超过10克。

第七“禁”:看食

边吃饭边看电视有多种坏处:

第一,容易影响食欲

食欲除了生理因素可以引起食欲外,外部因素也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增强食欲。边吃饭边看电视人们往往以电视为主,忽视了食物的味道,使本来已经出现的食欲因受到电视的抑制而降低或消失,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其二,影响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

人在吃饭时,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吃饭时看电视,大脑也需要大量的血液。这样,相互争着血液的供应。结果,两方面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就会吃不好饭,也看不好电视。时间长了,还会发生头晕、眼花。

所以,在家中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最好是饭后20-30分钟再看电视。如果一定要看电视时,在选择电视节目时,少看或不看紧张刺激情绪的节目。

第八“禁”:走食

乘车走路吃东西很不卫生,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车上、路上,人来人往,尘土飞扬,吃的东西很容易受到污染,尤其是孩子乘车吃东西,容易通过手,使车扶手上的细菌、病毒污染食物,吃入引起疾玻另外,食物的营养素被人体吸收利用,要经过两种消化过程,即物理、化学消化。

牙齿咀嚼、舌头搅拌,胃肠蠕动等属于物理消化;唾液中的淀粉酶、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胰液中的胰蛋白酶,以及胆汁等,对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消化,属于化学消化。

而这两种消化都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完成的。但是乘车、走路时吃东西,大脑既要指挥消化系统,又要指挥运动系统,精力分散,因而往往咀嚼不细,消化不好。而且还会发生呛食、咬舌,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气管异物,尤其是乘车吃带核的东西,更易发生意外。

第九“禁”:笑食

孩子吞异物不可倒立拍打

小孩吃食时嬉笑打闹、老人吃饭时分神,或吃药时因反射功能退化,都会造成器官吸入异物造成窒息。倘若发生这种情况,应及时用急救法快速排出异物,否则几分钟之内就可夺人生命。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将孩子倒立拍打。

儿童急救法:

孩子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掌适当用力在患儿的两肩胛骨间拍击4次。拍背不见效,可让患儿背贴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向上挤压患儿中上腹部,压后即放松,可重复几次。

站位急救法:

救护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臂围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侧顶在患者的上腹部(脐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向后猛烈挤压患者的上腹部。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